帝朝城孙家,祖籍在泰安城的崇左县,那里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所以直到现在都是小麦最重要的出产地,孙家的先人们在几十年前就是在那里勤勤恳恳的耕种,从普通的农户变成了响彻一方的庄主。
后来有一个孩子在学府脱颖而出,为了孙家有更好的发展,孙家嫡系一脉搬到了帝朝城,那孩子也没有辜负孙家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帝国学院。家财万贯加之秉性纯良,又是帝朝城新晋的名门,前途大有可为,便引起了那些家有娇女的夫人们的注意。
但孙家并不知道,这孩子自幼被严加约束,根本就没见过这些死缠烂打、投怀送抱,甚至是勾心斗角的伎俩,没有多长时间就被泼了一身的脏水,风评直线而下,那些有家世有教养的世家都纷纷躲了。可孙家当时急于在帝朝城立足脚跟,根本就不管别的,竟是让这孩子将那些女子统统娶了回来,办了一件最大的糊涂事。
这孩子俨然成了孙家打开局面的金钥匙,但凡有人来攀关系,都来者不拒采取联姻的手段,没几年,就在重重的压力之下,一命呜呼了。孙家将他送回了祖籍,靠着那些娶回来的女人,日渐强大。
那个孩子便是孙菲菲的曾祖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孙家虽然富甲一方,但内里却是阴盛阳衰,下头的少爷们别的没学会,在满院子莺莺燕燕中,倒是学会了怎么讨好女人,到了孙菲菲父亲这一辈,家里的长辈商量着,这样可不行,得有个厉害的女人管着孙家才好,不然他们离开了帝朝城,不还是在地里耕种的农户吗?
孙菲菲的母亲便是孙家集体商量过后,在泰安城寻找的一个姑娘,孙夫人自幼父母双亡,落了个克父克母的名声,跟着年迈的奶奶过活,遭受了十几年非人的对待之后,能跳出那个火坑对她而言是福不是祸,出嫁之前,她将孙家给的聘礼,一百两银子放在了奶奶家的门口,三个响头磕下去,算还了这活命之恩。
可是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孙家已经是满目疮痍了,孙夫人靠着自小养成的坚定意志,还有那些活命的本事,用了很多年才肃清了帝朝城孙家,至于崇左县那个,只要不闹腾,她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孙老爷高枕无忧,竟是一脉相承学了孙家的老习惯,妾室一个接一个的娶进门,平时除了要银子,基本不跟孙夫人见面,但孙家的人都知道,如今做主的是这个看似柔软的孙夫人,所以那些妾室虽然平日嚣张,也还算懂规矩,并不在孙夫人跟前讨嫌。
有了孙菲菲这个女儿是孙夫人想要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她真的很累,也不想再去思考如何让自己活下来,或者让别人依靠自己活下来,她只想孙菲菲别跟自己一样命苦,能简单的生活,最好,什么都不用发愁的生活。
她照着名门闺秀的标准去约束孙菲菲,在别的庶女吃喝玩乐吟诗作对,或者不知检点妄想攀高枝的时候,她总是让孙菲菲远离这个乌烟瘴气的孙家,去和学府那些同窗交好,在孙菲菲春心萌动的时候,像旁的姑娘那样喜欢金陵世子金晨,她也不阻拦,因为她知道,金陵侯府是个遥远的梦,追梦可以,但不能永远沉迷。
她暗地里看遍了帝朝城所有的公子哥,终于将鲍家定成了唯一的目标,平方的水患是个契机,几次三番的水患,让万宝商行的粮仓也捉襟见肘,很快,鲍世明开始约见周边的粮商,她为什么能从中脱颖而出,因为她不计得失,将价格往下压了两成,对孙家的损失,又用自己多年的私房填补上去。
万宝商行的老太爷只看了看孙夫人微红的眼眶,便清楚她心中所求了,这世上为母则刚,为了自己的女儿能有个好前程,那些金银又算什么?所以鲍老太爷才没有反对,并且开始对鲍梓施压。
孙夫人是不屑同孙家任何一个人来往的,包括那些满口都是为她好,并对她赞誉有加的叔叔婶婶,如果不是因为她还能挣得几两银子,就凭她只得了孙菲菲一个女儿,就该被休回老家去了。可孙家最不缺的就是能继承家业的少爷,那些表面上看似和蔼的长辈,心里想的却都是给孙老爷过继一个嫡子的念头。
就如了他们的意吧,这是孙菲菲即将加入鲍家的前一夜,孙夫人打定的注意,那一晚,孙菲菲六叔的四子被接到了孙老爷的房中,换了名字,改了族谱,叫了孙菲菲一声长姐,也成为了孙夫人打下的一片家业,唯一的继承人。
可这位少爷是孙夫人自己挑选的,并没有知会其他人,所以等孙菲菲上了花轿,那一声长姐让整个孙家炸了锅。平日对孙夫人奉承拍马的孙家人,说她存了私心根本不配做孙家的主母,竟是撺掇着孙老爷将她就地休妻。孙老爷最疼爱的一个妾室,只不过软乎乎的说了几句话,这事儿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