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章 读书还是纸质的舒服(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无论是否愿意,你都不得不承认,一个属于“听书党”的阅读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上个月底公布的第十七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愿意阅读纸质书的中国人只有36.7%,而仅仅一年之前,这个数字还是38.4%。剩下的一大半人,除了喜欢电子阅读,还喜欢听书。

过去这一年,有超过三成的国人养成了听书的习惯。2018年,成年人听书率还是26.0%,2019年,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了30%。统计结果与我们的日常观感也相吻合:

公园里,健身大爷腰上别的小音箱里播放《三侠五义》;地铁里,上班族用耳机隔绝世界,罗振宇和村上春树交替出现;

写字楼里的白领,早就把热播剧集的原着小说听过一遍;多少人在早晚高峰拥堵的车流里,把一直没时间看的《明朝那些事儿》听完……

百度查过数据,和成年人比起来,未成年的人的听书比例更高,达到了34.7%,对于相当一部分00后读者而言,“书是用来听的”可能已经成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认知。

随着听众基数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资本也瞄准了这个新兴市场——你能想到的任何热门小说、经典着作、成功学秘籍、心灵鸡汤,基本都能找到有声版。

对比看书,听书的优势总结起来很简单:便携、轻松、随时随地。

即便轻薄如Kindle,也总要在背包里占一方空间,有声书则只需要一部手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和埋头苦读相比,听书在接受上相对轻松,完全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背景音”,一边通勤、做家务、炒菜,一边就能把一本书听完,很容易带来利用碎片时间的成就感。

还有不少人觉得,有声书不费眼睛,甚至不费脑子,可以作为日常消遣。但听书最大的问题,也恰恰在来自这份“惬意”。

清代的袁枚用《黄生借书说》一文劝勉青年黄允修读书时,曾下过这样一个判断:“书非借不能读也。”

为什么借来的书才能读好呢?

因为“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借书者担心主人索要,所以才能读得既快又认真。

反观那些藏书丰富的富贵之家,则“姑俟异日观”,一日推一日,永远也没有读完的一天。

和古人相比,现代人阅读的成本已经很低,而有声书又将这种成本几乎压缩为零——不用购买书籍或阅读设备,不用腾出单独的一段时间,甚至都不用聚精会神。

这种唾手可得的惬意,在降低阅读门槛的同时,也消解了阅读这一行为本身的严肃性。

被念出来的作品成了易于消化的流食,久而久之,读者自然也失去了啃硬骨头的兴致和能力。

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与法国作家卡里埃尔《别想摆脱书》里谈到,纸质书是完美的发明,没有其他载体比“纸质书”更适合用来实现书的用途,包括电影、收音机、电视、电脑乃至各类电子阅读器的发明,都无法取代纸质书,反而愈加证明了纸质书的价值。

读书还是纸质的舒服!

喜欢誓要当个小说家请大家收藏:誓要当个小说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