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八章 时代的荣光(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如果你们也遇到和我同样的难题,嘿,万万没想到,这法子异常轻松~!毫无难度征服厌书症~?(?ˊ?ˋ)??从此我又可以开心开心走上爱书的道路啦~

我想我又开始正常地看书了~

之所以开始正常是因为前些天我终于啃完了那本“诺贝尔文学奖”的书…那是一本很要命的书啊,几乎导致了我今天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失读”:强制读书导致的不愿读书的情况…

我今后要常常告诉自己不好读、读得累的书就姑且放下吧,勉强是没有幸福的~~

不过啃完以后我确实松了口气,好像跨过一个难过的坎,但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就感,也许是因为我以为我会从那本书里找到的答案,其实并不存在于那里。

找不到答案,却有别的不可言传的收获,我喜欢大家都喜欢读书,爱读书,读书让人长智慧。

接下来我也不想扯其他的了,给大家伙推一本书看吧,不是网文,正统的小说。

《钱钟书的性格》,历史学家余英时对钱钟书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之一”,钱于1998年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抛开这些大而化之的盖棺定论,钱钟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范旭仑这本小书,从钱钟书自己的记述,及其朋友同事的回忆文章,描摹出了这位“文化巨人”的性格。

世人都说钱钟书“幽默”,但本书作者范旭仑恰恰认为这一点最不重要,也是对钱钟书最大的误解之一。

在钱钟书的小文《说笑》里,他已经说明,“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

钱锺书在知人论事时,常因刻薄遭到一些人的批评。然范旭仑从钱钟书同辈或晚辈学者的日记和回忆文章中发现,钱钟书其实是“语狠心慈”,对气味相投之人,他尤其侠肝义胆。恰如他本人所说,“为人本该宽容,但为文不妨刻薄”。

钱钟书也有很“俗”的一面。比如虚荣心,喜欢听到国内外对他的赞誉,还喜欢表演自己的学问和记忆力,

不过时时透露出一种童真和直率。最后便是“怕老婆”,书中挖掘了几个精彩的故事,颇可见杨绛这位“悍妻”对钱钟书之影响。这是全书最大的彩蛋,可惜着笔不多。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

在牛津,杨绛与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世间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我叫杨绛,你叫钱钟书。

喜欢誓要当个小说家请大家收藏:誓要当个小说家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