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倒以为冯道安的折子却有可行之处,可省去太原南京两地运送煤铁之劳。”汉王说道。
“以前是没有选择,现在既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朕就不能让三十多万能打仗的将士在边塞种粮种菜。
这些冗兵冗员是一定要被替换的,至于要不要在山西建立营造局就由你们户部、兵部和工部商议,拟好了方案呈上来。”朱棣说道。
“这是冯道安上的密报,赵王命他探察山西境内所有易于开采的煤矿的位置,然后卖给商贾,借商贾之力开发。农为国本,在臣看来赵王爷似乎有些过于依赖商贾了。”夏原吉禀报道。
夏原吉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若是让商贾参与太多的朝廷事务,无疑会让很多百姓生出将本逐利的心,农本则会动摇。
但在思考了片刻以后,朱棣还是决定支持朱高燧。
“朕给了他决断权就由他去闹,朕只看成效,若没有成效,一切恢复旧制便是。”
朱棣领兵打仗方面的才能远胜于治国的才能,但他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舍得放权,六部尚书和各个朝臣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毕竟若天下大事事都由一人决断,那是亡国之兆。
只是一切恢复旧制看起来轻飘飘的一句话却非常残忍,眼下这些从煤铁上获得巨利的人会被无情的抛弃,皇帝并不会在乎商贾的生死。
“军报...陛下边关急报。”
一小吏手捧竹筒急行走进了六部公事房,一听到是急报所有人的心都咯噔了一下,朱棣亲自站起身从这小吏手中接过书筒。
查看了一下封口完整无缺,直接从书筒中倒出了一封书信,看完之后朱棣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好,好,太好了!”
群臣有些不明所以,皇帝从登基以后都没有像今日这样兴奋过。
“你们都看看吧。”
太子汉王以及其他几位重臣看完军报以后都从彼此脸上看到了震撼,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又看了两三遍这才露出了与皇帝一样的表情。
大明虽然立国,但元朝的势力却并未全完被斩尽杀绝,残元各部退入漠北对大明北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每过一两年双方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冲突,可以说因为残元的存在大明的北部从未真正安宁过。
“北元内乱,大汗坤帖木儿被杀,脱古思帖木儿旧部阿鲁台等人与瓦剌决裂,拥立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孛尔只斤鬼力赤为大汗。”
信上只是短短几个字,却让大明君臣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逃入漠北的残元主要分为两大势力,其一出自黄金家族的鞑靼部,其二便是如今以马哈木为首的卫拉特四部,合称瓦剌。
如今鬼力赤及阿鲁台正率部与瓦剌马哈木正在激战,大明最大的两个死敌正在内斗,身为一个马上天子的朱棣岂能不高兴?
“爹,眼下真是天赐良机,瓦剌鞑靼内乱我们不如乘机北上,一举扫除我大明多年威胁。”汉王激动的说道。
“老二此言不妥,瓦剌与鞑靼毕竟是兄弟之争,若我大明进入漠北难保双方不会重新联合起来,那时我朝大军深入漠北一旦被合围那便有倾覆之危,决不能轻易出兵。”太子爷朱高炽浇了一盆凉水说道。
“统兵者当断则断哪能畏首畏尾,战机稍纵即逝,错失如此良机日后只能等到其中一方坐大成为边疆巨患。”淇国公丘福说道。
“淇国公此言差矣,瓦剌与鞑靼两部实力相当,这应该是一场鏖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作壁上观,待到两败俱伤再行定夺,这才是老成谋国之策。”
“等?等到什么时候,双方的大战三年五载都未必能结束,难道我们要等三五年?”
“我看没什么不妥,三五年的时间一来稳固国本,而来蒸汽机已经能够替代大半边塞耕种的将士,铁路火车之利也能初显效果,那个时候我们兵强马壮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直入塞北。”
太子爷和六部的这些文官,总是想给好战的武将套上枷锁,双方又是一番唇枪舌战。
双方所言都很有道理,可朱棣有他自己的考虑。
自己这个皇位来的不正,只有做出一些媲美唐宗宋祖的功业,才能洗刷自己篡位的武殿,也能让天下百姓看到当今皇帝英武有为远超建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三年五年?他等不了!何况谁也不知道三年五年漠北会发生什么事情,两部若在合并也并非不可能,但如果现在就北伐确实容易让分裂的两部再一次联合起来。
“朕要遣使鞑靼传朕旨意,朕愿与孛尔只斤鬼力赤大汗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
“除了鞑靼以外,朕还要遣使瓦剌告诉马哈木,瓦剌与大明原本无甚仇怨,然坤帖木儿为汗时,每战必以瓦剌军为先锋,以至双方死伤无数结仇甚重。今朕愿摒弃前嫌,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使边域万里烽堠无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
朱高炽听完以后心中暗道不好,整个天下也只有他最了解皇帝,藏牙缩爪示敌以弱,这是要咬人了!
没有人真的以为皇帝是想要与这两部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在拱火,激化双方矛盾,表明不会干预的立场,让两部放心决战。
至于皇帝说的什么相与和好,相安无事,信了这句话的人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什么皇帝金口玉言,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都是狗屁,自己的老子还曾向建文保证过不会造反。
“陛下英明,两部都没有后顾之忧,定然血战到底。”汉王说道。
“皇上,新朝刚立不宜再起刀兵,何况鞑靼与瓦剌所占疆土与大明相当,国力不弱。”
“夏原吉,朕的国库还有两千多万两,为了省钱高宁公主赐婚朕都没有动一文,你可千万别说国库空虚。此事不必再议,兵部传令边塞整军修戈。”
朱棣决心已定,粗暴的打断了夏原吉。
朱棣心情不错,索性就在公事房看起了各地的奏章,其中关于山西河赵王的都规整在一起。
随手拿起来一封居然是弹劾朱高燧的,御史台景瑞暗查山西返回以后,将他在潞州以及太原所见所闻记录后上奏弹劾。
“如今农闲季节,本应是潞州最悠闲的日子,可如今的街上不见百姓,壮劳力都在往冶铁所里挤,此乃压榨我朝劳力,潞州冷冷清清繁华不在,一切皆是赵王之过。”
朱棣有些不好意思,雇佣人做工还发工钱这叫压榨百姓?自己以前征收百姓炼铁的时候可是一文钱都没给过。
“百姓非要在大街上溜达这才叫繁荣?这景瑞真是昏了头了。”朱棣直接将折子扔进了炭火中。
“太子爷,这个景瑞是你提拔的吧,找个由头给我贬到云南。”
“他是今年的新科进士,看他有几分文采就…就…..”
太子朱高炽见到皇帝有些不高兴心中难免恐慌,他当然不知道景瑞会上这么一份糊涂折子。
“陛下在看关于赵王的折子吗?我这里还有一份,说的是赵王在西山开采煤矿,自掏腰包十万贯赈济流民,并且每日发放工钱,还时常与他们同桌而食。百姓与赵王相交如阳春煦物,因此赞赵王为有脚阳春。”杨士奇替太子解围。
“有脚阳春?”
朱棣看完折子玩味的笑了笑。
“我们老朱家造反出身,怎么现在出了个大圣人,这不是阴沟里蹦出个棉花球吗?”
喜欢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