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56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30)(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亚卢托罗夫斯克”城堡是俄国人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建造的,距“秋明城”约75公里,是俄国人从伊塞特河去往托博尔斯克的主要中转基地。

邹学溎摧毁了“亚卢托罗夫斯克”城堡后,将其改名为“云阳”。司马耕手下的30名士兵留在了“云阳”驻守,其余170名战士溯托博尔河上行15公里后,来到了伊塞特河(今Iset河)河口。

伊塞特河是托博尔河的左岸支流,它发源于上游的伊赛特湖,河道长度约600公里,是托博尔河的第三大支流。伊塞特河有945条支流,流域内有3900多个湖泊(今有3939个,其中几十个湖泊是后世开采矿山后形成的人工湖)。自15世纪末,就有俄国人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伊塞特河流域活动,并在伊塞特河中游开采盐矿(今叶卡捷琳堡盐矿,已废弃)。哥萨克人来到托博尔河后,在伊塞特河建有“梅洪斯克”(今称梅洪斯科耶)、“沙德林斯克”、“卡泰斯克”等据点,并在南乌拉尔山山口设有乌拉尔斯克(今称第一乌拉尔斯克,历史上俄国人于1730年将它扩建为城市)据点。伊塞特河自“沙德林斯克”以下可以通航小船,通航里程约190公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司马耕手下的170名士兵进入了伊塞特河,他们的任务是摧毁俄国人在伊塞特河流域、南乌拉尔山山口建造的据点,并守住这些山口,占领俄国人在伊塞特河流域建造的农场、开产的盐矿。

托博尔河在伊塞特河河口以上已不能通航大船,但能航行平底小船。铁血军占领“云阳”后,邹学溎留在了云阳,利用俄国人在城堡内砍伐的木头,造平底小船。待建造了100多艘平底小船后,邹学溎才率领1000名铁血军士兵,来到伊塞特河河口,放弃蒸汽机船后,再坐平底小船,继续溯托博尔河而上。他们将沿着托博尔河前行约350公里,到达乌伊河(今Uy河,为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河口,然后沿着乌伊河西进约250公里,到达乌伊河上游,再通过连水陆路进入亚伊克河(今乌拉尔河)上游。

在伊塞特河、乌伊河、亚伊克河上游生活的土着人主要是巴什基尔人(也称巴什科尔特人)。

巴什基尔人曾生活在额济勒河(即今伏尔加河)、卡马河、南乌拉尔山之间的广大地区,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蒙古人西征时,他们臣服于蒙古人,后来成了金帐汗国的属民。金帐汗国分裂后,巴什基尔人分属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俄国人崛起后,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灭了喀山汗国,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西伯利亚汗国迫于俄国人的压力,也不得不臣服于俄国。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灭了阿斯特拉罕汗国后,几乎所有的巴什基尔人都臣服于俄国人。万历二年(1574年),俄国人在乌拉尔山西部建造了“乌法”城堡,“乌法”不仅成了统治巴什基尔人的政治中心,也成了俄国人翻越乌拉尔山东进的基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楚库姆汗起兵反叛后,俄国人决定用武力征服西伯利亚汗国,万历十年(1582年),叶尔马克率哥萨克人翻越乌拉尔山后,生活在乌拉尔山及东部的巴什基尔人纷纷背叛楚库姆汗,成了哥萨克人的帮凶。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灭亡后,生活在乌拉尔山区及乌拉尔山东部的巴什基尔人都成了沙皇的臣民。

铁血军占领塔夫达河、图拉河、伊塞特河、托博尔河中上游、乌伊河、亚伊克河(今乌拉尔河)上游及乌拉尔山各山口,征服这一带的土着人后,就彻底把俄国人挡在了乌拉尔山以西地区,整个西伯利亚将纳入大明版图。今后,大华公司将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开垦农场,开采煤矿、盐矿、铁矿、铜矿、镍矿、金矿、银、铬铁矿、锰矿等矿山。

在后世,托博尔河中上游、塔夫达河、图拉河、伊塞特河、乌伊河、乌拉尔河上游流域分属于俄罗斯秋明州、库尔干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该地区除了可发展农业外,还有大量的矿产可开产。秋明州是俄罗斯最大的油气田所在地,库尔干州是乌拉尔山东部主要的铀矿产地,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主要集中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州。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再造汉明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