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丁都护歌》是一首乐府诗中的曲调,原辞曲“其声哀切”,此用其辞调悲苦。李白这首拟乐府只用其声哀苦之意,与丁都护本事无关,当是船夫所唱的音乐曲调名。李白的旧题乐府,常常是只借用一个乐府诗的题目或部分意义,所写内容大多是现实内容,与乐府旧题内容无关。这是李白旧题乐府诗的特征之一。萧士赟说:“太白乐府,每篇必?栝一事而作。”其说甚是。那么此诗?括的是什么事呢?萧士赟在其注中引了两个事件,一个是秦始皇开凿金陵秦淮河,以断王气之事,又引唐史,说天宝年间韦坚开凿运河引淮水至长安广运潭之事。凿通运河本是好事,与李白此诗无关,有关的是朝廷通过开凿运河“江南征发甚繁”之事。唐天宝年间,唐玄宗高枕安卧、贪图享受,朝廷上下大兴建筑宫室园林之风。当是之时,李白在江南丹阳所见到的船夫运江南大石(奇石)之事,为之伤叹不已,而作此诗。
此诗写丹阳百姓拖船运石之苦,诗中表达了李白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同情。云阳,天宝之后改名为丹阳。“云阳上征去”,上征即逆流而上,郭沫若说:“揣诗意,当是采取太湖石,由运河北运,故言‘云阳上征’。”(《李白与杜甫》)郭说近是。“饶商贾”是说,云阳是一个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商贾众多。在这里李白见到一群拖船的船夫,在夏日炎炎之时拉纤北上,口渴之时,喝的是泥浆一样浑浊的水,唱着《都护歌》音调谱成的凄苦悲哀的拉纤歌。李白见此状,不禁泪流如雨。李白好用比喻,如不说是炎炎夏日,而说是“吴牛喘月时”;不说唱的是拉纤的悲歌,而说是“都护歌”。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符合南方的风情,又有深厚的历史感,还紧扣乐府题意。但这些船夫拉的是什么东西呢?原来他们是要将一块巨石拉到江边的船上。因为这块石头太大、太重了,他们无法将石头由江岸拉到河滩边,再拉上船去。芒砀,并非是芒砀山,而是极言石头之大的形容词。面对着船夫如此悲惨之状,诗人遂发出“掩泪悲千古”之叹。
《唐宋诗醇》卷四说:“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相对杜甫来说,李白关于人民疾苦的诗要少一些,因此这首诗就显得特别珍贵。
喜欢李白这一生请大家收藏:李白这一生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