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有些迟疑,没有上位的令旨,这合适吗?
先集中力量收拾陈友谅,是上位的既定策略,这么做倒也不算有违上命。
经过一番挣扎,李善长终于同意调集物资,大规模建造战船。
李善长研判形势或许不如刘先生,但绝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检验应天抗压能力的时刻到了。
自打国公爷起兵以来,这是风险最大的一次压力测试。
刘先生的精神进入亢奋状态。
就像奋笔疾书,争分夺秒答题的高考学生,他要充分施展平生所学,应对即将到来的考验。
国公爷抵达安丰后,三战三捷,不仅击败了吕珍,还击退了前来支援吕珍的左君弼。
在朱元璋到达之前,刘福通已护着小明王退到南部山中。
令徐达、常遇春领兵攻打左君弼的老窝庐州,并派人进山搜救小明王,国公爷自己返回应天。
刘先生所料不错,听说朱元璋去救援安丰,陈友谅果然蠢蠢欲动。
陈友谅一向争强好胜,自视甚高,怎能甘心接连战败?
他发誓要让朱元璋尝尝自己的厉害。
这一次,他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倾巢而出,成败在此一举。
他孤注一掷,拼了!
成则荣华富贵,败则粉身碎骨。
据说陈友谅打造的巨型舰船高达数丈,分为三层,各层均设马棚,铁皮包裹橹身。
不仅在舰船上花费巨大,陈友谅还在各地大规模征集壮丁,以补充兵员。
他要不惜一切代价,灭了朱元璋。
时间太短,准备仓促,新兵未经训练,就被驱赶着走上征程。
陈友谅管不了那么多,他要赢,必须赢。
事后的结果证明,愿望与现实相差甚远。
如果,他再多一些耐心就好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挟持着百官,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大战开始。
第一站,洪都。
陈友谅吸取上次的教训,没有直奔应天。
自信心充足是好事儿,但过犹不及。
陈友谅空国而出,以为必胜无疑,根本没考虑后路,也没派重兵扼守长江和鄱阳湖的关键位置。
他以为能速战速决,如风卷残云般攻下一个有一个城池,直逼应天。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竟然被洪都的数千守军拖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朱元璋北上安丰往返近两月,虽说露出了破绽,可是他对陈友谅却早有防备。
第一,把洪都的西南城墙向后挪至离赣江30余里之处,防止陈友谅故技重施,趁水势上涨从船上攀附城墙。
第二,令文正新筑城墙,加强守卫。
第三,派兵攻取江西未定之地。
第四,在城中备下充足的粮草。
一言以蔽之,想尽办法,加强防务,死死拖住陈友谅进攻的步伐。
喜欢子薰传请大家收藏:子薰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