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女子无才便是德。
意思是,女子有才但不外露才是最好。
纳兰因,是这汴京城内最有名的才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尤善写词,性子也是喜静,文雅,不爱言语。
七岁便会写的一手好诗,九岁因一首词名满汴京。
国泰民安之时,物质上一旦富足,便开始追求精神之上,汴京繁华,便流于诗词歌赋。
茶馆酒肆,歌舞升天,文人们多以诗词相会。
家中富贵,便请了先生府上教授,若是平常人家,便在幼时送去私塾。
这个朝代,以才论名,就连穷苦人家也偶会作诗,不甚为奇。
纳兰因,乃是纳兰家的小姐,父亲虽为做官,但因经商,家中富贵,况且两个哥哥先后命中状元。
说来也是奇怪,纳兰家祖上便是经商,未出过任何文人,更不甚提状元,于是家里出了两个状元,纳兰因的父亲别提有多么欢喜。
银两不缺,缺的就是官,在这个朝代也是重农轻商,虽说家里很是富裕,但是在地位上总是要差人一截。
这下也很好,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还有小女儿都是才气外漏。名满汴京,如今看来他纳兰家到了这一脉更是为祖上添光。
其实这一切应该归结到纳兰因的母亲慕容雪。慕容家世家为官,但是自京中文墨案牵连,慕容一家被贬至外杭,路遇劫匪,说是定要娶了慕容雪为压寨夫人。
刚好被纳兰修所见,纳兰家经商,经常来回搬运货物,府中定是带着高手,虽是经商,尤重情义,遇见不平拔刀相助,便救了慕容一家。
慕容雪对纳兰修也是一见倾心,加之救命之恩,便在父亲面前拜了天地。
慕容家男子因戴罪之身,不可外离,纳兰修便在外杭置办了住宅,各地来回跑。
永安十四年,慕容之逝世,慕容雪便跟着纳兰修回到了汴京。
育有两男一女,自小跟在外祖父身边,耳濡目染,文笔都是极好,尤其纳兰因,举止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闺秀。
五岁跟着爹娘来到汴京,当时,受文墨之案影响,不敢随意外露。
晋安二年,新帝为文墨之案中受到无辜牵连的官员平反,慕容家被平反,同年,纳兰因一首诗流入坊间,为世人所称赞。
新帝登基之后,削减赋税,不过四年,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文儒之风盛起,一时之间,天下文人盛起。
纳兰因一词道尽天下繁华,也因此而名满汴京。
晋安七年,纳兰家大公子参加会考,层层选拔,拔得头筹。
晋安十年,纳兰家二公子在殿试上一举成名。
纳兰因,虽是女子,因为家世缘故,读过圣贤书,经常一身男装出行,她最喜欢站在那汴京之上,望着整个汴京城,尤其到了夜里,满城灯火,甚是繁华。
生于盛世,自然也想为这盛世锦上添花。
于是,纳兰因心中念想一起,便耗时五月做了一副画,自是江山万里,繁华盛世。
画美则美矣,但纳兰因故意缺了一处最重要的点睛之笔。
任其流入坊间,只为寻觅知音。
说来此画流入市面也有三月有余,也是应该出去寻一寻。
同丫鬟换了一身男装,这般出去方便亦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