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大楚国皇宫,乾元殿。
楚帝孙世基坐在龙椅上,面泛红光,看着手中的一道征西将军的战报奏折,眼神中显示出兴奋的神采,“安抚剑州武氏,剿灭黑山老祖,拨理大魏乱局,这三步棋,安内攘外、步步走对,缓急有度,成效奇佳!很好!”
看完奏折,楚帝合上奏折,站起身,脑中对周青平定剑武关的完整过程,进行了一个小小地“复盘”,眼神中顿时精光熠熠。
又说了一句。
“很好!”
楚帝连说了三个“很好”,显然,对周青的评价极高!同时,这也是楚帝遇到了最令他高兴的事情。
镇远克敌,这是古往今来,无论哪个朝代的皇帝,都期望渴求的巨大功绩。
文治武功,文治是对内,治理天下,百姓顺服,国泰民安。
武功是对外,镇远克敌,建功立业,开疆拓土!
做到了这两点,这个皇帝,就是个明君!
没有做到以上这两点,这个皇帝无论有多聪明、手段有多高明,到头来,就只是个无为皇帝,甚是是被评价为昏君!
“南方水患横行多年,海外五国骚扰沿海,屡禁不止,花费了不知道多少钱、粮、武器、兵员,都没有平定!却被周青一个小小的巡海将军平定!现在,海外五国,全部向我大楚称臣,年年进贡,代代为臣!”
楚帝孙世基双手靠背,如同背书一样,把周青的功劳一一背下来!
“剑武关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官员舞弊,武氏横行剑州,内忧外患交加!每年朝廷耗费在剑州的钱粮,何止亿万!征西将军周青坐镇剑武关,仅仅过了四个来月,就安抚剑州武氏,剿灭黑山老祖,拨理大魏乱局,楚、魏结成盟国,成就永结盟好的兄弟之国!”
楚帝说到兴奋处,面颊都微微红了起来!
平定南方、平定剑武关,这两件大的功绩,足以让孙世基这个皇帝的名号,流传千古了,成为接近千古一帝的明君。
楚帝孙世基在说话的时候,乾元殿大殿之侧,就有书记官,正在奋笔疾书,把孙世基刚才的话,记录下来。
这些都是皇帝的言行,全部都要记录在案,最后汇集成为一本书,叫做《起居注》。
当皇帝驾崩作古之后,后人就可以借助这本书,了解这位皇帝、评议这位皇帝。
“承恩,你到凌云阁去,把我刚才说的这段话,记下来,抄在历代功勋簿上,让后来的皇帝,每道凌云阁,见到这周青的功勋功劳,都要去给他磕头拜谢!也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楚国皇帝,是有恩必记的!”
楚帝孙世基兴奋地道。
这两笔功绩,其实,不仅是记在周青的头上,也是记在皇帝孙世基的头上。
即使是皇帝死了,这笔功绩,谁也抹杀不了!
这就是铁打的,记在历史功劳簿上的!
“是!我这就去安排!皇上许久都没有这么高兴了!”红袍大太监刘承恩伺候在楚帝身前,见到楚帝心情舒爽,也欣喜地道,“对了,今儿难得心情好,天气也好,就连御花园中洛州新献的牡丹花也刚好盛开。”
楚帝目光一闪,明白刘承恩的意思,笑道,“告诉御膳房,中午在御花园小酌,让香妃过来陪驾!”
“是!老仆这就去办!”
刘承恩脚步轻快,正要对下边等候的小太监吩咐下去。
“慢着,不急!正事要紧!”楚帝孙世基抬手止住了红袍大太监刘承恩,“承恩,拟旨,征西将军周青,功勋卓着,抚平剑武关,威震海内,封威侯,擢升为一品西北道大将军,督管征西、征北两路大军!赐虎符、假节钺!将在外,有便宜行事之权!”
楚帝语速极快,将旨意念出去。
刘承恩执笔书写,居然也写得极快,这主仆合作,亲密无间,楚帝刚刚念完,刘承恩已经书写完毕。
取过圣旨,一比对,居然一个错字都没有。
楚帝取来皇帝玉玺,重重地按压下去,“吃饭事小,军务事大,你速速发下去,不要延误!对了,这个周青,是端亲王亲自保举的,你就让端亲王亲自跑一趟剑武关,一是传旨,二是把朕的原话告诉他!”
端亲王孙亮,楚帝的第四子。
“是!”刘承恩恭敬地取过圣旨,下去办事去了。
刘承恩走后,乾元殿中,仅剩楚帝一人。
他先前说了许多的话,未免感到口干舌燥,于是端起面前龙案上的一杯冷茶,扬起脖子,一口灌了下去。
冷茶入口,无比爽洌!
然而,这口冷茶,刚刚入口,楚帝身体如遭雷击一般,猛然一震,“哗”地一口,将刚刚喝下的冷茶猛烈喷出。
“噗嗤……”
与冷茶一起喷出的,竟然还有一大蓬鲜血!
……
墨州,在大楚国的最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