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之五
尔时世尊当入城时以不思议
神通之力于虚空中出微妙声
演说种种陀罗尼行令诸大众
闻如是言是陀罗尼于眼尽边
生边边际寂静流转乃至寂灭
如是诸法皆能通达究竟安住
以布施力究竟摄取以持戒力
究竟成就以忍辱力究竟庄严
以精进力究竟发起以智慧力
究竟宣说离诸文字语言音声
乃至色心究竟清净有漏无漏
若义若利皆悉空寂究竟清净
亦不依止一切诸有究竟安住
总持三昧无去无来非善不善
乃至无记自利利他如是诸相
究竟清净亦不安住自在威德
声闻凡夫诸佛之法亦不安住
于眼尽边生边边际乃至寂灭
如是诸行究竟寂静若生不生
是苦是乐称赞毁谤皆悉舍离
究竟清净究竟照明空陀罗尼
之所解了此即住佛所行之处
此即住佛游戏之处此即安住
诸佛神通此即安住诸佛智慧
安住如是眼尽边力安住如是
眼生边力安住如是眼边际力
乃至安住寂灭之力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二十五法亦复如是
是陀罗尼成就如来殊胜之力
是陀罗尼成就如是威德之力
入诸如来一切行处住诸如来
一切境界令诸世间于修罗众
离坚固心住梵天行能令无量
百千夜叉及鸠盘荼皆生欢喜
亦令无量乾闼婆众并诸罗刹
爱乐调伏假使梵众以妙音声
于其句义不能宣说非诸心法
之所计度亦非心法之所受持
是陀罗尼非眼所得是陀罗尼
亦不至身是陀罗尼非眼所得
亦不至于眼所行处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二十五法亦复如是
又说于眼尽边生边边际流转
乃至寂灭无我无人众生寿者
乃至无有补特伽罗无相无为
不来不去如是等相皆悉了知
又说了知法性之眼又说了知
法成就眼智眼慧眼梵眼天眼
梵生得眼天生得眼梵异熟眼
天异熟眼梵因生眼天因生眼
天神变眼天精进眼下劣生眼
珠胜生眼舍离阎罗世间之眼
龙夜叉眼鸠盘荼眼热恼之眼
非热恼眼清净之眼非清净眼
广狭之眼声闻乘眼禅定之眼
三摩地眼境界之眼想出生眼
贪出生眼贪舍离眼从因生眼
非因生眼相应之眼不相应眼
依门生眼非门生眼因缘生眼
因门生眼非肉成眼智清净眼
无所有眼不可得眼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二十五法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于虚空中复出无量
微妙音声演说殊胜陀罗尼法
皆是如来之所变化陀罗尼曰
呬丽(一)么丽么丽(二)赐(上)弟(三)伊(去)泥(四)弭(上)泥(五)句路尔庾(二合六)句路尔庾(二合七)句丽(八)么丽(九)句拏(上)帝(十)阿啰(二合)艺(十一)阿呬丽(十二)弭弭丽帝(十三)素弭丽(十四)弭丽弭丽(十五)弃比丽(十六)阿比丽(十七)素帝替(十八)驮奶(十九)么奶(二十)伽(上二十一)伽(上)唎帝(二十二)素伽(上)[口*((禾*ㄉ)/牛)](二十三)钵唎(二合)野然曩泥(二十四)阿努卢弭计(上二十五)微[口*路]迷(去二十六)素婆涅里(二合)世(二十七)阿施唎丽(二十八)萨么钵啰(二合)本帝(二十九)钵啰尾醯(三十)陀罗尼(三十一)底瑟耻呵(三十二)素底(引)阿替(三十三)步攘伽(上)伽曩(三十四)躬(去)盘拏(三十五)嚩娑(引)嚩曩(三十六)播唎妒(引)里野(二合)宁(三十七)钵唎伽(上)拏宁(三十八)么曩娑(三十九)素路指多(四十)钵那(四十一)恶察啰(四十二)阿毗罗(引)比野(二合四十三)钵啰(二合)底瑟咤诃(四十四)陀罗尼(四十五)阿(引)耳多(四十六)虞泥(去)毗(四十七)
如是陀罗尼诸佛之所得
具足大威神智慧无边量
远离于执着念处悉清净
无色无去来非方及方所
无相离言说超过诸戏论
菩萨勤修习究竟得清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假使以百千那由他偈颂
演说于一句不能得其边
众圣之所赞清净无染着
一切诸众会皆悉生尊重
如是陀罗尼善法威神力
能摧灭烦恼令得于胜利
功德及智慧广大犹如海
成就忍辱力其心安不动
菩萨常修习智者所称叹
舍离于贫穷当获大财宝
如是陀罗尼增长诸功德
常以空性等真实句庄严
以舍于文字名之为空性
以舍于心识名之为法性
如是陀罗尼离垢常清净
安住于实智现种种饶益
令诸众生等欢喜发净心
无量夜叉众及于鸠盘荼
如是众鬼王亦生大欢喜
如是陀罗尼寂静无戏论
爱乐于众生普皆与安乐
于多百千劫常在于诸趣
作无量利益清净无所染
或以百千偈演说甘露法
令无量众生皆生大欢喜
往昔无量佛以清净意乐
于是陀罗尼常思惟法性
释梵诸天众龙王阿修罗
闻此陀罗尼心生大欢喜
如是陀罗尼所经诸国土
常无有灾难病苦及忧恼
一切诸众生各各皆欣乐
愿此陀罗尼常住于我心
如是陀罗尼随所在身心
喉腭及唇舌生无量功德
若能常受持获无量功德
利益多众生皆令得欢喜
如是陀罗尼舍离诸过恶
演说微妙法得无尽辩才
令百千众生皆断除疑惑
摧破诸憍慢获无量功德
如是陀罗尼甚深微密法
智者常思惟勇猛勤修习
被于智慧甲摧灭诸烦恼
增长功德已爱乐无厌足
如是陀罗尼具广大名称
能了尽无尽生边无生边
以如是智慧种种自庄严
百千诸如来尊重而供养
如是陀罗尼明行为两足
依止于胜定趣向菩提道
随顺于止观通达无漏慧
以净信根力成就于二手
以精进忍辱成就于两乳
智慧波罗蜜而为其顶相
修多罗为线贯穿四辩鬘
往昔所修行种种诸功德
及无量譬喻一切悉庄严
如是陀罗尼具无量功德
于眼前后际尽边无尽边
若生若无生边际非边际
寂静不寂静流转非流转
无有及无起寂灭并无我
无人无寿者乃至无众生
如是无量门一切皆解了
耳鼻舌身心六尘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
如上所称叹微妙陀罗尼
寂静胜功德诸佛之境界
陀罗尼实义非文字诠表
随顺于世间但以假名说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童子家。敷座而坐。是时月光童子。知佛坐已。躬自赍持微妙供具。奉献如来及诸大众。其供纯以禅定福德殊胜善根不思议力之所成熟。如是施时亦不为己。普令一切无量众生。发趣菩提获大善利。其供周遍皆悉充足。尔时世尊饭食已讫。于众会中。告月光童子言。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住大乘者行施资粮。有八十种殊胜功德。云何八十。所谓成熟众生善言摄受。妙相圆满。诸根无缺。舍离生死。证于涅盘。尽诸结使。得胜自在。具足功德。庄严佛土。眷属清净。有大威德。具足智慧。成就最上殊胜之行。圆满无上无等等行。除灭习气。增长如来一切智行。身及舍利为诸世间声闻缘觉之所供养。摧破恶人。能令人王天龙夜叉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及梵天王皆生清信。有大威德。宣说契经。应颂。受记。自说。讽诵。譬喻。因缘。本事。本生。方广。希法。乃至论义。受持演说心无懈惓。于法无吝。安住佛道。世界最胜。名色清净。证于法身。得无所畏。成就福德。蔽诸外道。具善人法。舍恶人行。信福智因。和合佛法。降伏众魔。于佛所说安乐之法无有疑惑。摧破恶欲。具大威德。修菩萨行。得胜神通。舍离生死。成就众生。赞无边行。摄受功德。慰喻众生。受用法乐。修行惠施。入大智门。住于暖法。种性决定。修行法忍。安住佛道。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施资粮。具足成就是八十种殊胜功德。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大智诸菩萨具足施资粮
胜利有八十我今已略说
复有诸功德无量难思议
皆从布施生今当少宣说
汝以平等施普遍于大会
如是施资粮智者应修习
此施能积集福聚不思议
相好庄严身一切皆圆满
生处及种族国土若居家
名称与色心一切皆清净
诸天神变事及宫殿婇女
清净无碍辩皆从布施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布施胜资粮诸佛咸称叹
此即是菩提最初安住本
精进诸菩萨于施无疑惑
安住决定心勤修于布施
如是布施心成就殊胜福
菩萨勤修习当证佛菩提
由布施威力成就胜神通
振动俱胝刹不损诸众生
由布施能引净戒及多闻
正信与精进三昧无漏慧
由布施能引根力菩提分
正断及神足远离诸习气
由布施能引清净妙音声
于百俱胝刹开示无边法
由净信行施速得诸神通
为成就神通应勤修布施
无量诸天众百千阿修罗
龙神及夜叉眷属共围绕
咸乘妙楼阁自在而游戏
如是等诸王见勤行施者
皆当起远迎敷座而供养
如是行施人具足大威德
自在神通力摄受诸天王
鸠盘荼夜叉皆悉来归伏
及乾闼婆众亦献诸音乐
贼害起慈心恶人当远离
珍财无损减库藏悉充盈
以修布施故成就胜资粮
乃至于佛智不行外道法
是人无病恼守护陀罗尼
得诸殊胜力皆由布施生
如是行施人修习菩提道
不遇恶知识得同类善友
复有诸菩萨积集施资粮
成就不思议陀罗尼智慧
以无量偈颂演说于总持
一切无挂碍不失于本义
广大菩提心志愿常坚固
具足于净戒舍离诸魔业
不着五欲乐专精求正念
心常无迷惑亦不生贪爱
嗔恚诸烦恼如实皆了知
于一切境界不着不迷惑
是人善了知如是诸烦恼
以因缘和合能生诸过失
乃至于佛法若因若因因
如是因作用一切皆能了
是人能了知眼尽边因性
远离诸迷惑于眼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如是等因性
远离诸迷惑于眼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前际言说
随世假安立于中无有实
是人能了知眼后际言说
随世假安立于中无有实
是人能了知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如是等言说
随世假安立于中无有实
是人能了知眼前际言说
但因缘和合于中无所着
是人能了知眼后际言说
但因缘和合于中无所着
是人能了知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如是等言说
但因缘和合于中无所着
是人能了知眼前际言说
自性无表示于中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后际言说
自性无表示于中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如是等言说
自性无表示于中无所染
耳鼻舌身心六尘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一切皆如是
是人能了知贪欲即佛道
自性无差别于贪无所染
一切诸佛道当于烦恼求
知性无差别是入总持门
说贪是总持总持即是贪
知性无差别是学总持门
如是供养贪即为供养佛
以供养佛故成就总持门
是人能了知嗔恚即佛道
自性无差别于嗔无所染
嗔即是总持总持即是嗔
知性无差别是学总持门
如是供养嗔亦为供养佛
以供养佛故成就总持门
是人能了知愚痴即佛道
自性无差别于痴无所染
若如实了知痴性之边际
是则修佛道成就总持门
痴即是总持总持即是痴
知性无差别是学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为供养佛
以供养佛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为供养法
以供养法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为供养僧
以供养僧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为供养戒
以供养戒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精进
供养精进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赞叹
供养赞叹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佛法
供养佛法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法性
供养法性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真如
供养真如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无生
供养无生故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即供养无灭
供养无灭故成就总持门